Login
欢迎光临酒的网

从“酱油”风波看食品行业乱象与“酱酒”前景隐忧

未来,无论是酱油行业还是酱酒行业,要想获得长远发展,都必须回归品质本位。...

——写在2025年成都糖酒会之际(四)

近期,酱油行业可谓风波不断。海天酱油添加剂事件的余波未平,千禾酱油又因“零添加”标识问题陷入舆论漩涡。消费者本以为找到了更健康的选择,却发现自己可能被一场文字游戏所误导。 

微信图片_20250324105856.png

曾几何时,海天酱油添加剂双标事件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,“零添加”酱油成为市场新宠。千禾酱油借此东风,凭借“零添加”宣传迅速走红,销量和业绩大幅增长。然而,《消费者报道》送检的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中,12款检出镉,7款检出总砷,其中千禾被送检产品镉含量最高。尽管这些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,但“零添加”与重金属检出的矛盾,还是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。 

千禾味业回应称,“千禾0”只是注册商标,与“零添加”无关,是否零添加需看配料表。但消费者并不买账,因为产品包装上放大的“0”字和“零添加”字样,很容易让人将二者等同。这一事件不仅让千禾酱油的声誉受损,也让整个酱油行业的信任度受到冲击,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焦点。 

回顾酱酒行业,前几年在资本、政策及经销渠道等推动下,酱酒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。2019 - 2023年,全国酱酒行业产能由55万吨升至75万吨,销售收入规模由1350亿元升至2300亿元,净利润由550亿元增至940亿元 。茅台镇更是因为茅台酒而闻名遐迩,被赋予酱酒发源圣地、酱酒核心产区等名号。 

但如今,酱酒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。酱酒热退烧后,2024年行业产能首次降低,为近5年内首降。消费市场对酱酒祛魅,行业回归理性,产能向头部集聚、品牌进一步分化。一些中小酒企因抗风险能力弱,在消费缩量、渠道库存高企的背景下,不得不停产止血。比如金沙酒业,2021年对旗下大单品“摘要”酒7次提价,最终遭遇渠道库存积压,经销商大量低价抛货,公司收入剧烈波动。 

酱酒行业还存在诸多乱象。价高质低、线上低价倾销、品牌鱼龙混杂等问题突出,市场上纯坤沙酒一瓶难求,半坤沙、甚至直接勾兑的产品却充斥其中。部分企业宣传时把酱酒做到能够拉丝作为高品质的象征,将河水酿酒吹嘘到极致,把落后几个世纪的酿酒工艺说成是最好的工艺,这种夸大宣传与实际品质的不符,无疑是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。 

从酱油行业的乱象到酱酒行业的潜在危机,反映出食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。一方面,企业过度依赖营销手段,忽视产品品质的提升,用概念和噱头吸引消费者,却无法真正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;另一方面,行业标准不够完善,监管存在漏洞,导致企业有机可乘,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。 

未来,无论是酱油行业还是酱酒行业,要想获得长远发展,都必须回归品质本位。企业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、优化生产工艺上,而不是玩文字游戏或进行虚假宣传。监管部门也需加强监管力度,完善行业标准,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要增强辨别能力,不被虚假宣传所迷惑,选择真正优质、安全的产品。只有这样,食品行业才能走出困境,实现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 。

2025.03.24于成都

400-0909-039
工作时间:09:00 - 17:00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5701066467

微信咨询
返回顶部